昨天與朋友們一聚之後,我總算想通了我雖然喜歡卻不習慣那些人的原因。
明明知道是一群很不錯的人,置身其中卻讓我快窒息了。
我真的不喜歡那種「我們在做善事喔!」「我們在成長喔!」的氛圍。
我每次只要在那種氣氛下超過20分鐘,就會開始覺得自己好像什麼環球小姐在選美一樣,或者是在參加催眠大會。
雖然這樣的自我鞭策可以發動最一開始的一段成長之路,
但最終,
完全不覺得那是什麼特別好的事,
認知到所有的成長都不過是生命中的僥倖,
對自己庸俗平凡的那一面全然接受,
是一種很深的謙卑。
謙卑,那是品德之本,
能讓你既視自己為糞土,又視自己為星星。
「二十幾歲可能是一個人最不懂得謙沖自牧的年紀」。深深覺得在自己身上完全適用。
這段路我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後記於05/13:女作家之死
04/28 依《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禁止揭露被害人姓名的規定,社會局已經去電要求出版社下架林女父母聲明。
05/02 高雄議員蕭永達點名影片被主流媒體消音—「為保護當事人」。
同樣來看到建中生惡作劇,不僅公布全名,還要求公開道歉。
真是賞心悅目的職業道德。
我心中的女作家,誠實勇敢的不可思議。即便這樣的特質注定與世俗幸福無緣,是故也不為社會鼓勵。
這一切開始於她的奮不顧身,我能做的只是坐在這裡生氣。
但如果我們群體敢停止把「和解」跟「美德」畫上等號,如果我們群體敢開始生氣,或許可以阻止更多悲劇。
如果所謂的「善良」,指的是讓大家都舒服可愛的那種,那不過是眾多社會標籤中另一種無趣的勳章。
善良不是一種可進步的特質。人不能透過什麼方法「越來越善良」,也不可能變得「比誰更善良」。
善良甚至不是一個可擁有的特質。它不過是一個私人的結果,是「自重」、「勇氣」跟「誠實」的混生。
是必須由個人的出發,同時必須沒有目的、斷不可結束在眾人目光的單程路。
我厭惡所有關於這種私密特質的比拚,
為的是有意出發於此的,最後必然疏離於此。
今天又看到這些人在臉書上分享送鞋到非洲之類的文章,一副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樣子,真是讓人心頭火起。
後記於06/26:
「不過那不是我們所談論的。如果妳沒有什麼抱怨,也沒有什麼遺憾,我想我不能愛妳愛到如此深切。
我從不喜歡未失足或跌倒的人。他們的德行是沒有生命的,沒有多大價值的。生命未曾向他們顯示過它的美。」—《齊瓦哥醫生》
我為最近的這些思考寫了兩段話:
「社會上大多數的善良,都建立在刺眼的光明上,要是沒有了周圍成千上萬的眼睛,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動力。
要我說,真正有種懾人的力量來自於深入汙穢,目光在此毫無用武之地。那種善良裡是有自然地厭惡、憤怒的,一點也不乾淨。
或者我可以這麼說,更多人怕的不是別人的目光,而是自己的目光。
如果說要做出什麼善事而代價是相信自己其實真不是個好人,那還不如大家一起去地獄算了。」
「你說起『善良』彷彿是在說你正為自己打造一尊鍍金銅像一樣,一日一日可以磨得越來越閃亮。
但你不明白的是,『善良』並非一種可以日積月累的特質。
說到底,我不認為這世界上真有這種東西的存在。
對我來說,那只能是非常卑微的,在人的懦弱和平庸中偶爾迸發的靈光罷了。」
後記於03/20:「任何宗教,即使是自稱為博愛的宗教,對於那些不屬於它們的人們,也一定是冷酷無情的。」—弗洛伊德
後記於2019/04/02:
這陣子的低潮,甚至到了無法產生情緒或感情的程度。我才發現,即便是「同理心」,出發點也是利己的。
這是因為同理的順序是:我設想我在你的位置上會不服-->我試著去消除這個狀況來緩解我的不舒服。所以其實「同理」這個動作,最終的目的也是為了自己好。
不過我又近一步思考了「善良」。我原本以為這項發現會讓我對這項在我心中沒有什麼意義的美德更加無感,但其實這反而幫我想通了「善良」。
我新定義的「善良」是:「讓自己好過」的這個過程中,願意麻煩一些、勇敢一些,會盡量用「再製造出的傷害最少的方式」達到目的的人。相反來說,有些人解決的方式是眼不見為淨,包括心理上的視而不見。( 或許這個意思就是說「善良」必須有「責任心」當底? )
神奇的是,這又幫我想通了另外一個定律:人不可能愛他人超過愛自己,一個不自愛的人不可能去愛其他人。就是出於這個原因一一同理心是不會超額輸出的。
後記於2020/05/12:「一個真正的善人,是洞察人心,懂得人性,可以接納自己的全部的人,他們不需要投射一個完美的世界之外,也不需要把所有的惡意甩給他人,也不需要他人的協助,就能喜歡自己,不需要不斷裝修那個完美的肥皂泡泡。」一盧悅
後記於06/12:「戈爾東和杜多羅夫屬於有教養的教授圈子。他們的一生都在好書、好思想家、好作曲家的陪伴下度過的,聽的都是昨天美好、今天美好、永遠美好、只有美好的音樂。但他們不明白,缺乏中等趣味比缺乏庸俗趣味更糟。」一《齊瓦哥醫生》
後記於2021/01/06:
「雖然大家都說善良很重要,但說也奇怪,在高中後,我沒有遇到過真正看重這個特質的人。」「做懂事、會換位思考的人,說穿了我覺得不一定頂什麼用,只求一個自己心安罷了。更多的是,如果你換位思考太多,你講究人情講究公平太過,最後會變成狼嘴裡的一塊肉。尤其這幾年在社會上,看到的事會讓你覺得不如變壞變狠算了。但做不到啊,這實在相當討厭。」
過去順手寫的小記,充滿憤世嫉俗,因為老覺得自己為了本性屢屢被懲罰,被旁人鄙薄,問題是我又老想不出堅持那些想法錯在哪,也很難克制自己。
現在為身邊的人事,我可以很感恩的說:真的要相信,要相信,真的有一天,會有人走過來,把你心中的話說出來。
我內心柔軟,習慣為人著想,這種種特質,終於找到一處安放,沒有人會來嘲笑、鄙視它,反而給它尊重,給它光榮。這等恩典是我以前萬萬想不到。
雖說我的生命變化還是不大,不過目前為止居然遇上這種人事、環境,我已經是很感恩,不能再求更多。
所以說,對自己的其他事也要有信心才行。
後記於07/10:
我現在認為,好品格是奉獻自己的附帶結果。」—《第二座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