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實在有感而發。

想來寫寫關於我念中醫系跟在西醫見實習所見到的醫學系的同學的看法。

當初是為了念中醫填了中醫系,從一開始就沒有考慮過醫學系 ( 並沒有鄙棄醫學系的意思,其實我報了也不一定會上 )。
念了七年下來,覺得兩系之間的氣氛有蠻大的不同,而這樣的不同隨著我見實習與醫學系過從愈發甚密而頗有心得。

聲明:觀察對象-僅限本校中醫系我這一屆(當然我認識上下屆,不過並不全面)+本校醫學系我同一屆+實習or外放認識的他校 intern
          觀察準確度-大概是第七級證據吧,因為只是我的觀察。

 

1. 醫學系真的是嚇死人的聰明優秀。

這點可以分成兩個方面來說,

其一當然是他們真的本來就很聰明。

其二是他們是一群非常懂得社會規則的人。
這與他們大多數人有良好背景、良好教育,以及不了解遊戲規則本來就難以考上醫學系有關。而進入醫學系,也某種程度代表對社會價值的輸誠,所以也主動篩選掉了一部分的叛逆分子。

2. 中醫系的人與醫學系人格特質最大的不同,在於中醫系的人 非 常 不 在 意 與外界的關係。

舉例來說,我們有人非常喜歡做皮件,會自己買材料,自己塗油、設計,完全專業水準,而且是在大一的時候就具備;有人有驚人的美術天才 ( 多驚人我很難馬上找到照片,就算找到也不能不經過同意放上來,只能說百分之兩萬贏過市面上許多作品,我們的美術人才甚至可以在辦活動時用紙箱做出美輪美奐的大型拱門,有一層樓那麼高 ) ,但他們整整七年從未往商業化的方向發展。
我到外放才驚覺許多醫學系的人,會把自己的興趣陳設在粉專上賺外快。舉個再眾人皆知一點的例子,諸如各種醫學生活繪畫粉專、醫學知識的粉專這類無關商業純粹想與大眾交流的,也都是醫學系的人創的居多。

3. 中醫系的人真的 ( 不要打我拜託 ) 在心智方面比較早進入另外一個境界。

至於這個境界是什麼,就是把世俗的遊戲規則跟獎品看得非常淡。

我已經在中醫系浸泡七年,以致於我剛跳入醫學這塊大熔爐的時候,完全忘記這世界上有另一批人用另外一種思想在生活。
這無關善良 ( 我覺得我在這邊遇到的很多人應該是我見過最善良的人 ) 和聰明才智 ( 醫學系的人在智商上很多真的高到不可思議 ),而是一種你對「看不見的東西」的種種看法,諸如哲學、信仰、意義等。

我很少看到醫學系的人 ( 當然我並不清楚長輩,我指的是平輩 ),把這些看不見的東西視為人生重要的環節,但這卻是我們中醫系很多人的內核,我們用它們來理解中醫、氣、道、功夫。
甚至可能對某些人而言,這些哲思一開始與中醫完全無關,僅僅是因為本來價值觀就異於主流,所以進入中醫系,而往後的求學生涯只是更加重了他們在心靈上提早老去的氣質。

這個影響是我覺得醫學系某些同學 ( 有些甚至已經走入婚姻 ),常常在交流的時候令我大吃一驚,覺得為什麼對於人生種種可以如此毫不懷疑,也從不覺得有哪裡需要懷疑,就這樣決定選科、婚姻、生兒育女。

也總是很想在很多同學緊張、焦慮的時候跟他們說:你已經這輩子都一直贏了,偶爾一件事不順心,偶爾一件事你沒把握會得到,真的有關係嗎?你難道不想知道一下那種滋味?那也是人生啊!

 

曾經在進入臨床後我有點困惑自己當初的選擇。
如果我選擇跟從主流價值,選擇醫學系,我會不會提早學會如何以世俗的標準去經營我的後青春時代?我的七年或許就可以跟大家一樣,那樣成功、規律,就連青春也青春的很典型。

但後來更進一步相處後,我覺得還好我是跟一群異於常人、各個有自己一套處世標準的人兒,度過我的大學七年。
我們或許並不勝利,或許在甚至畢業時都還沒學會怎麼跟這個世界遊戲,不知哪天才會意識到自己的那些無關現實的想法只跟你做人有關,跟做事無關,而這世界只看做事。

但這些都沒關係。

那或許是我這輩子唯一一段無人眼光的人生。
不被注視,不自覺是被注視的,在許多我們的愛好與異想中自得其樂,試圖在世界背面的氤氳中開闢一條通往真理的蹊徑。

 

後記於01/15:「青春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它就是要揮霍才是青春,它如果謹言慎行,然後很謹慎地在儲存這個時光,拿去考執照,學英文,很上進好好浪费你的青春,那是浪费起来最過瘾的一樣東西。」—蔡康永

 

後記於2020/06/20:「大學時期應該是一個讓你迷惘的時期,就延伸和拓展你感興趣的知識而言,了解你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行萬里路,思考一些你通常不會去思考的事情,這樣的機會非常珍貴。我很幸運,在我來到哈佛的時候,我很自卑,我沒有什麼自信。...我在這裡接受的教育,讓我很喜歡的一點是,我在哈佛遇到了很多不同的人,我遇到了很多和我想法不同的人,我遇到了很多和我相比,有著不同背景的人...它就不是什麼能在我工作生活中出現的東西,可是我的確認為,它對我來說非常珍貴。你所做的這種迂迴,有時候在你的學生時代,是非常有益的。」—康納歐布萊恩

 

後記於2021/01/04:「年代實是並不那麼荒蕪,只是雜和亂,缺乏系統和秩序,我們的精神就這樣崎嶇的生長著。」—王安憶談文化大革命年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zy 的頭像
    Lizy

    盆栽日記

    Li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