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有必要來記錄最近自己的一些改變和想法。

五月底時,懷著巍顫顫的心情獨身來到了陌生的城市。
對台中那生活了近七年的家還是有眷戀的,所以一開始適應的很辛苦。縱然我來到的這家醫院是個美好的地方,無論是工作環境或是同事比起我來的地方都不能再更好。

不同於見習時期總是有一大票人一起行動,作為實習醫生在某一科多半是單打獨鬥。每兩週就換一次科更加劇了我的適應不能,頭一兩個月常常有種自己是不是做錯了決定的感覺。


現在是十月底,我來到這塊南部土地也滿五個月了,和一開始相較,許多事情早已不知不覺改變了。


首先,最神奇的是我在這裡認識了一群不可思議的同學,他們對人際的開放和友善是我以前從未遇到過的。

先不用說之前在原本學校遇到的他系學生有些展現出來令人不敢恭維的性格 ( 而且彼此也對別人的這些自私習以為常 )。
即便是我過去遇過所謂有「同理心」的團體,他們的同理心也常常建立在一種有距離感的禮貌上。

在這裡因著緣分碰到的人們並不同。我不知道是由於社會化的時機到了還是有別的原因 ( 會願意來並非排名第一醫院的人心胸更為開放? ),他們的同理是發自真心的同理,處在團體中會盡量減低外來者感受到的排他性,而且並不將自己能得到的利益 ( 這裡指的不一定是實際利益,而是個人尊嚴等等 ) 看的很重。
對我而言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他們表現出來並不是「因為我是個好人,所以我該這麼做」,而是「因為我希望別人舒服,所以我這麼做」,而那樣的以他人為重中神奇的是也並無一點卑躬屈膝的成分。

在這裡我領悟到的有三:
1. 和青少年時我的想法並不同,我體認到社會化並不是一件消極的改變。
    相反的,對要活在群體中的任何人來說,社會化可以說是一項基本責任。
    若有人覺得自己可以不用管生活中其他人的想法,那必然是有人更社會化了的來包容你,如此而已。
    社會化絕對是有積極意義的。
2. 一個人的社會化—或者說學習如何與他人交際—百分之百需要身教。
    它的確是一項複雜技藝,斷不可能靠想像和研讀教科書來精進,為的是它同時還必須結合個人脾性、價值觀,所以需要時間和對自我不懈怠的剖析,並且你習慣的人際規則會左右你看待自己的方式。
    舉個例子來說,當我被人以過去從來沒有過的高貴方式對待—展現同理和溫暖,不為特殊目的,只希望你感到舒服—我才像從來只在書中看過月亮的人第一次見著月光那樣,明白人際間居然能有這樣的相處模式。
    說明白一些,求助、同理心、失敗,這些東西在我的成長過程中被視為軟弱。在我的觀念中若為旁人我行我素的行為感到不舒服,要改進的是我的包容力;若我要開口求助,那大概只有出現生命危險的時候。
    所以當那些人不厭其煩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問我需不需要幫助、需不需要關心的時候,對我來說確實是人生首次我理解到這並不可恥。
3. 進入成人階段,宣告我倚靠書和電影來理解世界的時代正式結束。
    對我而言這必須是有意識的改變,而非可以順其自然。
    原因無他,要成為成人,外界就不能只是你的異鄉。

 

第二點,是明顯感覺到時光的飛逝。

其一當然是親眼看見與我同齡的人是如何利用時間,起了想效法優秀的人的那種心。

其二是 25 歲感覺是個坎。過去我確實從來不覺得自己終有一天會老,而自己有一天會毫無機會得那種想法更是從來沒有過。我大把的揮霍青春,像捧著自己也完全不明白是不是珍寶的東西在市集裡戲耍。
但開始工作後,突然常常感到害怕,並時不時就要回想自己過去二十多年中有沒有做錯了什麼,少做了什麼。
所謂真正的年輕啊,是完全不覺得自己是年輕的的時候。
其實這是很恐怖、不舒服的感覺,就像突然走進一齣真正的恐怖片似的。

 

第三點,是我意識到我們的文化中對女性有多麼不友善。

過去在高中時學習兩性平權,只把它當成考古學在學,一種我們只要記得不要再犯的錯誤。
但真正成為功能性的女人之後,開始注意到自己以往全力衝刺的方向,居然離社會所謂「好女孩」的方向完全相反,且人人覺得要求理所當然,不禁有種「啊這麼多年你們真的騙到我了」的感覺。

過去我在《從女明星的標籤談女力》、《不如花盛放的資格》裡面說過的事就不重覆。

舉醫院工作的例子來說,我有看到多少媳婦出現在醫院,相反的又看過幾次女婿,但通常大家不會覺得有什麼好奇怪的。
而在職場上女生們都知道早早要開始規劃生育時間表,免得拖到做住院醫師懷孕被同事們討厭。

舉我自己家庭的例子,更上一輩的長輩需要照顧,女方自己回娘家兩天一夜去看顧老人家,男方在做什麼—員工旅遊去爬山了。當時聽到心裡就在想要是角色顛倒去員工旅遊試看看,包準三姑六婆閒話到死。

舉我最近又一次遇到歧視言論,和一個大我一歲多的男生聊天,問我幾歲,回答快二十五了,馬上得一句:「哇那很老了唉」,當下真的是很想翻白眼我還比你小好嗎。我還真不知道原來我耳根子可以清靜的年紀到二十五就結束了,之後就要在「標準太高」、「生育年齡」等等話題上被不斷拿來理所當然的消費,人人還可以語重心長的說自己是「務實」不是「歧視」。
聽聞一句嘲諷「台灣女生不論到幾歲都覺得自己是女孩」。講這話的人,你們開報紙電視看一下標題,篇篇都是「xx女星凍齡」、「xx女星 38 活得像 18」、「辣到完全不像媽」、「生娃還像少女」這類,請問在這樣的環境下,有哪個女生可以對自己的年齡跟外表抱持健康的態度,38 就 38 好嗎,什麼 18,當媽就當媽,不然你們來生。
不去關注一個人做了什麼,只關心她長什麼樣,得到什麼社會資源,怎麼樣可以盡最大的社會「義務」同時看起來秀色可餐,搞得女性像選秀還是代理孕母候選人。

曾經我有很認真得考慮過乾脆屈服在這樣的文化壓力下,快樂的做父權的受益者,就像捧著資本跳入一場賽局一樣,只要下定決心熟悉遊戲規則,眼睛一閉過得幸福快樂也是一種真實。
不過後來在大男人思想的男性朋友三番兩次在我面前吃相難看後,覺得我應該是裝不了一輩子,決定還是算了。

當然,我覺得兩性歧視是一柄雙面刃,在這樣的環境下男性也有男性的壓力,養家活口的刻板印象、性的受益者等等。
 

 

總之,短短五個月前,要讓當時的我相信有一天我會在另一個城市過上截然不同的日常生活,交到許多溫柔的益友,思考著和當時大相逕庭的事情,實在難以想像。
「妳知道妳即將遇見什麼嗎?」
每當我暗自驚嘆時,都彷彿看見那些年來我的點點滴滴。住處樓下那些熟悉的巷道和店家,招牌在夜色下依然閃耀,而我會這麼走上前去,迫不及待得想讓她相信不遠的未來有多麼不可思議。

生命啊,如此不可思議。

 

後記於 12/20:

小詩《活在自己的時區》

紐約比加州快三小時,但這並不代表加州比較慢

有些人22歲就大學畢業了,但卻花了五年才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
有些人可能25歲就成為CEO,但卻在50歲就死掉
有些人可能在50歲才當上CEO,卻活到90歲
當有些人已經結婚還有了小孩,其他人可能還單身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時區裡

你身邊的人可能看似領先你的人生,但這也沒關係,有些人可能也同時看似落後你的人生

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時區裡用自己的速度奔跑
不用羨慕或模仿他們

他們在他們的時區,你在你的時區
人生需要等待對的時間點

而每個人在人生這張試卷裡,都有不一樣的問題需要去回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zy 的頭像
    Lizy

    盆栽日記

    Li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