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6086_1652158531464269_7090425535752788786_n.jpg


「我彷彿跨過傳說中分隔生死的河流,進入一個只有剛喪親的人才能看見我的地方。
我第一次底會到冥河、忘川的力量,部是因為哀慟難抑,而是哀慟即將引領我去到的地方。...
...我奇思異想的一年就這樣展開了。」                                                   —瓊.蒂蒂安《奇想之年》

隨著要搬離台中的日子步步進逼,這一個月來總是吃不下睡不好,只要一離開台中回到台北,就有種在夢遊的感覺,並且對在醫院的日子感到異常珍貴到了手捧麻了的程度。

這讓我很疑惑,為什麼當初同樣是展開新生活,離開台北,我興致勃勃,完全沒有安全感的問題;這次要離開台中,卻對我的精神造成這麼大的衝擊。

「她現在好希望自己沒有嫁給他,不是因為她不愛他,或不打算回到他身邊,而是因為她選擇不告訴媽媽和好友她與東尼的事,讓她在美國的每一天彷彿幻影,與她在家鄉的時光毫不搭軌。讓她感覺詭異的是,自己似乎已經一分為二,變成兩個人:其一曾在布魯克林與兩次凜冬奮戰,艱辛度日,最後跟某個人墜入愛河;其二是媽媽的乖女兒,一個大家都認識或自以為熟悉的艾莉絲。」—《愛在他鄉》


後來我明白,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死亡」的感覺。


在上大學之前,我可說是懵懵懂懂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完全靠閱讀跟電影來想像外界的生活。

但這六年來,不論是奕奕、頹靡、荒蕪、失重,我被迫完全投入有血有肉的真實生活中,去體驗人生而為人無法克制的種種柔情蜜意、奮不顧身。

雖然跌跌撞撞,卻也獲得時間上足夠的寬容—生命給予新手的好運氣。

我的好運氣。

我在租屋和室友上氣勢萬鈞的好運;
在愛情上亦步亦趨的苦澀天真;
所擁有最珍貴的眾朋友們種種青稚丟人、再無可妄求重來的時刻;
對回想能夠笑出淚來的那些瞬間的又愛又恨。

我的18歲,可說是我的再一次出生。

甚至可以說,是我真正意義上的出生—不再爭辯人生是無法讓你排練什麼的,尤其是緣分與用情。
 

或許是這裡真的太像家了吧,甚至比我原本的家還更像。我依靠自己熟悉起來的一切,是我的後青春時代,我的第二人生。

在這個城市的2000多個日夜裡,回憶、情思、哲想氤氳纏綿而上,從第一天由我對未來蒼白的想像而起,蔓生壯大,最終在這條終點線前使得我之所以為我,而它之所以為它。


這一次,我終於深刻體驗到一切終將畫上句點的那一刻—
某月某日過後,再沒機會改寫什麼,再沒機會彌補什麼。無論曾經多麼轟轟烈烈、涕泗縱橫;無論有多少傷人遺憾;有多少為了自尊而未能出口的道別。

從無人的眼中走入新的人生。這無異於一次死亡。

我在這裡新生,然後從這天起正式跟一切告別。

「她看了看那兩封信,看著他的筆跡,她站在關上門的臥室,開始納悶為什麼如今關於東尼的一切感覺如此遙遠。不只如此,她在布魯克林的人生彷彿已經蒸發,不再鮮明—例如她在吉霍太太家的小房間,她的考試,或者是從布魯克林回家的電車、舞廳,那間東尼與他父母及三個弟弟居住的小公寓,或是芭托奇百貨。這一切原本歷歷在目,但她現在卻得費盡力氣才能回憶它們的細節。」—《愛在他鄉》


經過這些詭譎的奇思異想後,才能真正明白,最後能讓你含笑道別的,不是把自己守護得多麼安全,也不是成為什麼樣勝者全拿的贏家,

其實,就只是愛與被愛而已。

這是最終唯一有意義的東西,也是唯一帶得走的東西。

回想起來,這六年最讓我遺憾的,就是有三年多放任自己深陷充滿不安全感的關係中,忽略了該好好善待的家人和朋友。
記憶中的那段時光真的有點像黑洞,對比其他部分的閃閃發光。

不過或許,終於能全心去愛的時候,也不會在乎自己帶得走什麼了。


我手捧烈焰,一面後退,一面心裡對一切說著:再見再見。
這是我在死亡蔭谷邊緣的徘迴,是我的奇想之月。

 

                                                                                        愛,昰持續瞬間的永恆,
                                                                                        恨,昰彷彿永存的瞬間。
                                                                                        規則,往往昰重複的例外。
                                                                                        無論我們身在何處,都有泥土伴隨,那昰永恆的相會;
                                                                                        無論我們身在何處,都有時光伴隨,那昰永恆的離別。

                                                                                                                                                                          — 阿多尼斯
 

 

後記於05/24:

before-i-fall-2.jpg

會看這部電影 「還有機會說再見」( Before I fall ), 一開始是為了我最近喜歡上的演員Zoey Deutch。意外發現其講述的東西和我這個月的感受不謀而合。

也許對你來說還有個明天。也許對你來說,還有一千個、三千個,或十個。這麼多時間你可以享受 ( bathe in it ),這麼多時間你可以浪費。
但對於我們中的某些人來說,只有今天了。而你今天做的事會造成改變。在某時某刻,又或者直到永恆。

但我對此一無所知,直到我墜落前的那一刻 ( right before I fell )

重要的是,你從來不會知道。你起床的時候不會覺得肚子不舒服或眼前黑影晃動。如果你跟我一樣,在起床後的24分47秒,你最好的閨密應該會去接你。
如果你跟我一樣,你的最後一天應該是這樣開始的。


它有點像暗黑現實版的「真愛每一天」(One day),一天又一天,你可以死死生生,而結局是注定的。但當最後女主角終於明白什麼事是重要的,什麼事是不重要的時,她能夠好好道別。
它的原著裡有一段話描寫「死亡」:「我想這就是道別一向的感覺—像是縱身跳下懸崖一樣。最糟糕的部分是下這個決定。一旦你已在空中,除了放手,你沒有什麼可以做的了。


我很喜歡這部片的處理手法,雖然劇本上是有點不精準,覺得有些台詞意圖太明顯,也不夠精煉,但其餘的部分都能算是佳作。
就跟其他很多以女性做為視角的電影一樣,男生來看或許會沒什麼共鳴,但我是看了很有感觸,覺得它把女孩子平常的相處描寫得很細膩,看完會對自己今生是女兒身有種感激。


「我想著,這怎麼可能?改變這麼多,最後卻根本沒有改變任何東西?
最後的結局重要嗎?如同我準備對台中的一切說再見時自問的話。

 

「人生就是不斷地放下,然而最讓人痛心的是,沒來得及說再見。」《少年PI的奇幻旅程》的這句話對我有很深的影響。
我也注意到了當我一一對每個人事物鄭重告別後,我台中的記憶反而逐漸鮮明了起來,再也不會隨著我離開它而變成宛如不可信的幻夢。

這時我才明白,我認識了死亡,但也學會了道別」。

就像電影最後所說的:

I see the moments I want to remember, and be remembered for. That's when I realized that certain moments go on forever. Even after they're over they still go on, even after you're dead and buried, those moments are lasting still, backward and forward, on into infinity. They are everything and everywhere all at once.
They are the meaning.

 

 By the way, Zoey 好正好有氣質口白又念得好好聽喔~~<3 期待她之後的作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