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vies_Frame_from_the_movie_Great_beauty_065600_.jpg

《絕美之城》是義大利導演 Paolo Sorrentino 於2013年風光奪下多項大獎的片子。

事實上,這是我看他的第二部片,一兩年前為了 瑞秋懷茲(羞) 先看了《年輕氣盛》( La giovinezza )。
一看驚為天人,雖然沒有一條非常清楚的敘事線,但看似破碎的故事圍繞著一個核心的概念優美盤旋,更不用說那每一幅都如畫的構圖、攝影,和配合得恰到好處、空靈唯美的音樂。

喔不對,應該說,在此之前非常多年前,估計就是2013年的時候,我的確對《絕美之城》有那麼驚鴻一瞥,大約看了30分鐘不到。
而在前幾天我要上電影院前,依然對其中的幾個畫面記憶猶新。
在不清楚那些畫面真正涵義的情況下,單純就是那種美的震懾力就能讓人記上這麼多年,足見這部片的功底。

我不會在此一一細數所有影片的細節,或是紀錄什麼相當專業的東西,畢竟有那麼多珠玉在前。
寥寥幾筆感受,我想對這部電影於我的啟發來說是很適當的。


不知道為何最近關於羅馬的東西常常出現在我的生活中,包括我最近在讀的建築史、《哈德良回憶錄》,甚至剛剛媽媽看電視剛好上面也是一個關於羅馬的日常採訪 ( 不過看了有點幻滅XD )。

或許是因為身為現今西方文化的源頭,又或許是因為作為真身早已消失的古希臘文明的繼往開來者,羅馬文化保留了蠻族的務實與力量,又展現了人極力想通往神界,弭平須臾與永恆界線的那種對美與力的嚮往。

從(我的)上一部《年輕氣盛》,就可以證明導演 Paolo Sorrentino 實在是拍攝衰敗之美的翹楚。
而要說到盛極一時的輝煌,又有什麼比千年帝國最終傾頹的羅馬更適合的背景。

grande-bellezza-corto-scene-eliminate-Films-of-City-Frames.jpg

 

故事講述一位靠著年輕時曾經發表的一篇小說得以進入上流社會的 Jep Gambardella,在跨入65歲後,反思過去所經歷過的浮華...

許多影評都會將這部片與導演 費里尼 的《甜蜜生活》( La Dolce Vita ) 做比較 ( 我沒有看過 )。
但我覺得這篇《審判還是救贖?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絕美之城》中的醜惡與美麗》將這點寫得特別清楚:

許多介紹將 La grande bellezza 描述成現代版的 La Dolce Vita,但我覺得這種說法難以說明兩部電影之間更深的羈絆。
絕美之城不只是似乎漫無目的,模糊沒有分界的故事線,和誇張超現實的風格與甜蜜生活類似而已。某種角度來說,絕美之城是導演索倫提諾對甜蜜生活的詮釋、解構和回應。

甜蜜的生活雖然看似沒有結構,但其實可以被分為9個基本段落,每個段落內各自有一個期待與幻滅,結束於Marcello 和朋友們在沙灘上發現一個海怪。
絕美之城事實上也可以分成9段,以『海怪』作為中間點前後對稱分布。
前半段大多描述幻滅,後半段卻是將原本的懷疑轉化成驚喜和讚嘆,於是虛假的作秀孕育出真切的眼淚,平凡卻誠摯的愛從死亡中誕生,純真不做作的藝術從生命的成長中淬鍊。

 

La_grande_bellezza.JPG

帝王與遊客

電影以一位遊客之死開場。

在羅馬,最好的人是觀光客。」Jep 曾這麼說道。
而片中死去的另外兩個角色—兒子和舞孃 拉夢娜—也是身在羅馬心卻不在的旁觀者。他們的死象徵了羅馬夢的幻覺讓人長醉不醒,清醒是沒辦法享受這場盛宴的。

Jep 自己也是26歲時才從外地來到羅馬。
當年同樣不過是遊客的他為羅馬的美震撼不已,寫出了他最出名也是唯一的一部小說《人體器官》:「燈光閃爍,愛在角落坐下,害羞又心有旁騖,因此,我們無法再忍受生活。
他對於那樣的美、那樣的榮光,充滿了崇拜、愛慕,所有的平凡和庸常在這樣的絕美面前都要黯然失色。

我不只想要赴宴,我還想要有能左右這場宴會的權利。
就像羅馬帝國的帝王象徵了原始力量與先進文明的結合,Jep 不僅想享受,還想要一嘗權力的快感。
於是他起身離開年輕時仍青蔥、月光曖曖的歲月,大步踏上滿載聲色犬馬、永不會停歇的火車。

( 說到這,突然想到我在Pula ( 一個曾受羅馬統治的克羅埃西亞城市 ) 的競技場中仰望過星空。
那種感覺的確是會讓人想要探索人類的極限。你會明白會什麼羅馬人會有那樣的野心,想要征服全世界,想要透過宗教與哲學追求人生的奧義。
透過建築去理解一個文明,就是有那樣穿越時空,無須言語的魔力。 )

而一轉眼來到了他65歲,風光無限的生日派對,已做了半輩子上流社交界國王的他,此時已經對塵世浮光厭倦,再也提不起內心的熱情,也再沒能寫出另一本《人體器官》。
這時的他脫離空洞的奢華,又重新成為一個旁觀者,一個敘述者,一個導遊,一個遊客。

28604id_052.jpg 這個畫畫的畫面讓我一記就是好幾年,非常美

 

La_grande_bellazza__16__article.png

空洞的美麗

無論是在開場的派對,還是其中無數美麗、你來我往的高捧,都再再顯示著這座城市、這種生活的空虛。

這就是我說的假話和脆弱。 
你53歲了,跟我們大家一樣過着殘破的生活。你不該高高在上,狗眼看人低,而是應該跟我們有同感。
我們都在絕望的邊緣。能做的就是照看彼此。彼此陪伴,開開玩笑……你覺得呢?

美容醫生速食、娛樂化的服務,富家女惺惺作態的假象,或是 Jep 本身天才作家的美名,都華而不實,與身為侏儒卻精明幹練的編輯抑或是樣貌醜陋的聖人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是最棒的一列火車了,因為它永遠不會到達任何地方。
大家對於這永不日落的虛華心照不宣,今朝有酒今朝醉。

而 Jep 在一次一夜情後幡然醒悟:「就在剛過65歲的幾天,我發現了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我不能再浪費時間在不想做的事情上面了。

於是他不告而別,從這段不夜的生活中走出,回到最一開始,他與這座城市相遇的起點。

 

擷取2.JPG

繁華後沉寂

所有的美好,都必定有消亡的一天。
那份曾經越是燦爛輝煌,結束的餘韻也必定更加不忍卒視。

當一聽到假公爵夫人回家前要先上樓時,先生一句不耐煩的「又要上去啊。」,我們這才恍然,那份落魄貴族的傷痛只能留在博物館裡回憶。

而說到要將易逝的繁華永遠封存、觀賞,羅馬本身何嘗不是一個偉大的博物館,收藏了人類歷史來來往往、權傾一時的榮光。
若這種美麗必定要與憂傷共存,那麼這樣美的令人絕望的羅馬,就是一個巨大的墳場。

劇中導演 Romano 在他的告別演出中說:
我花了整個夏天為九月做準備,沒有更遠的計畫。
如今,我的夏天都用來回憶,那些已經消逝的善意,一部分是因為倦怠,一部分是因為大意。
懷舊有什麼不好?這是對未來毫無信念的人,唯一能給予的消遣。

沒有雨,八月要結束了,九月還沒有開始,而我如此平凡,可是無需擔憂,沒事的,會好的。

這是對這座城市最後一筆多麼深刻的註腳。

L’inafferrabilità-del-film-è-immersa.jpg

2667320140924111411453.jpg

Original_3789_YAM112003-SDSP-percorsi-020.jpg

 

1399002361-2713650162.jpg

神的光輝與俗世

在千年血淚斑斑的歷史中,羅馬曾帶頭作為迫害基督教的元凶。而後在西元4世紀,又轉身成為這個日後引領整個西方精神世界宗教的守護者。

直到今天,想到義大利,腦中浮現的仍是教宗出現在陽台上向信徒揮手致意,神父、修女在一道又一道光影投下的長廊中魚貫而行。

在這部電影中,神職人員的角色不斷出現。
除了開口閉口都是美食的紅衣主教,更多的是修女。年輕到老,懷抱美貌到容色衰去;從小修女的天真、好奇,少女修女對世間萬事的羞赧與虔敬,中年修女的入世,最後是慈悲、智慧的聖者。
她們標誌了人一生與宗教、生死的關係,緊密又複雜,不僅神聖不可侵犯,亦可以庸俗、虛偽、軟弱、狹隘。

當 Jep 跟女伴跟擁有鑰匙的管家走過一尊又一尊美麗的收藏,在那份不得不屏氣駐足的無語禮讚中,我們明白,永恆的永遠只會是被稱作「永恆之城」(The Eternal City)的羅馬,而人為了追尋那一點美的震撼,必須在人性的慾望中載浮載沉。

Great-Beauty-2013-01-03-04.jpg

la-santa.jpg

 

grandebellezza1-1.jpg

絕世之美

中文片名《絕美之城》,乍看之下說的是羅馬的故事,事實上,義大利片名"La Grande Belleza",直譯英文作"The Grand Beauty",說的不是一座城,而是「絕世之美」。

為什麼你沒有再寫另一本書?
面對他人提問總是敷衍的 Jep,對聖人說了真話:「我在找尋絕世之美,但我沒有找到。

所以什麼才是絕世之美?

在電影中,看盡世間繁華的 Jep 第一次真誠落淚,便是在回憶起初戀情人的時候。
但他自己也明白,初戀情人的日記裡那份難以忘懷,有可能是「訴諸幻想與謊言」 

 Jep 回憶初戀

許多觥籌交錯的夜晚結束後,天花板上反覆出現的海洋,讓他常常回憶起青春那份一無所知、新鮮、對美仍會悸動的美好。
懷著這樣年輕的心來到羅馬,就如片頭引述的《長夜行》所言:「旅行讓人發揮想像,餘者就只有失望與疲勞。完全出自想像,那就是它的力量。」他找到了此生的絕世之美,此後再也沒能回去。

 天花板上的海洋是青春遙遠的夢

然而聖者告訴他: 「根本很重要。
於是,聖者一口氣吹醒了城市,黎明趕走了暮色,Jep 這才從漫漫長夜中走出。

通常事情的結束都是死亡,但首先會有生命,潛藏在這個那個當中,其實都早已在喧嘩中落定
從生到死這段旅程當中,我們都是過客,而因想像力這個戲法而華美而動人的想像,並不全是卑劣、脆弱的謊言。
又或者說,真相,就和初戀被燒掉的日記一樣不再重要,因為「那些艱辛、悲慘和痛苦的人性,都埋在生而為人的困窘之下,說也說不完……其上不過是浮華雲煙。」

那些易感的、衰亡的的往日榮光,在人性上楚楚舞動、支離破碎的悲歡離合,能夠真正同時擁抱這些的 Jep 終於回到故鄉伊卡塔島的燈塔,那裏他又看見了當年那份無法重來的美好。
但此刻他明白,他不必等到毫無恐懼和困窘再上路,就如同羅馬始終懷揣著歷史巍顫前行,那樣的重量才同時有著生命的疑問和解答。

maxresdefault.jpg

 Jep 葬禮上最後真的落淚

寂靜便是情感,愛也是恐懼。絕美的光芒野性而無常。

電影的尾聲,致敬了《長夜行》的結尾,甦醒了的晨光沿著台伯河迤邐灑過一座又一座的石橋,就如同時間從不停歇地在這座古城前行。
在長夜與黎明、在頹敗與浮華、在歷史與時尚,在出世與入世之間,有一點絕望與希望相會,稍縱即逝的永恆,吾人只能在頻頻回首中奮不顧身。

那便是
人間的絕世之美。

 

致敬的結尾 ( 音樂非常好聽 )

   開頭合唱團那首

 推薦影評 

如何書寫羊皮書?——懷舊者的《絕美之城》

【♫|影像留聲機】陳德政:你的過去是一座異鄉──《絕美之城》

 
 

後記:

當天一看完電影,其實沒什麼特別感覺,只覺得音樂很好聽、畫面很美 ( 不過關於攝影《年輕氣盛》給我那種震撼已經很大了,所以這次反而沒那麼驚豔 )。故事就實在是不知道在講什麼,只覺得太文青了,跟我無關。

沒想到晚上躺在床上,翻來覆去,不知道為何多愁善感起來,一直想到過去跟朋友們在一起快樂的回憶,一念及大家終有死別的一天,抽抽噎噎哭了起來,良久不能停。

後來我才想到,大概是這部電影氣氛給我的影響。
這時我終於明白,為什麼這部電影會是一部經典之作。你不必真的能對故事、角色、細節如數家珍,它的震撼力是全方位,超越言語的,甚至在你沒明白過來之前,那個影響力已經在你心上烙下痕跡。

附上一張我最喜歡的劇照。當初看電影看到這一幕覺得太美了,暗自希望有人替我截下來。還真的給我找到!

greatbeauty015.jpg

 

後記於04/21: 「參觀這些地方的時候,我每每暗下決心,必盡力避免我的羅馬走上底比斯、巴比倫或泰爾的石化命運。它將掙脫石磚的軀殼,由國家、公民與共和精神等字眼築成,擁有更牢靠的不死靈魂。在那些尚未開化的國度,如萊茵河、多瑙河,或巴塔維亞沿海,每座以木柵防護的村落總讓我想起: 蘆葦小茅屋裡,我們的羅馬攣生兄弟曾稅在堆肥爛葉上,吸吮母狼的乳頭。這些未來的大城將成為另一個羅馬: 在各國與種族之上,於它們地理與歷史的機緣巧合,神祇或先祖的不同要求,我們不斷地累積堆疊,加諸一統的人類行為與經驗的經驗論,卻毋須破壞之前既存的一切。羅馬可能附身於任何小城市,萬事流傳;那兒的法官努力檢查商販是否偷斤減兩,清掃並照明當地街巷,對抗無序混亂、漫不經心、恐懼、不公,理智地重新詮釋所有法律。羅馬將與人類最後一個城邦共存亡。」—《哈德良回憶錄》

 

後記於06/08:

「等到作家成長起來,成熟以後,他會寫下許多好的作品,可是他處女作裡的一些東西卻是他永遠不可再得的...我覺得它帶有非常純粹的感性,這種感性沒有受到汙染,有一些原始人世界的特徵。
這種世界的特徵就是完全的獨立性,沒有受到前人的經驗和約定俗成的法規的約束和影響,它相當自由,像一個剛出生的孩子。...

處女作裡表現的感情,根本不是我們後來所能表達的。...寫愛情可以寫整整幾本書,可以成篇成篇地去表達愛情,可是全都沒有像處女作裡面那種小心翼翼的心情。他簡直不敢去觸動那話題,他不敢碰它,一碰就難過,這種憂傷是不可名狀的,因為理性還沒有來臨。一切事情似是而非,又似非而是,就這麼混在一起,像灰塵裡面的優點一樣,這裡面充斥的是一種溫柔的懷疑。懷疑的尖銳性是掩埋在溫柔底下的。」—《小說家的十三堂課》

 

後記於07/11:

《約翰克利斯朵夫》中,克利斯朵夫對於精神追求的疑問最後由閣樓上最樸素的女傭人的話來解答。
王安憶形容這是:克利斯朵夫就在這個女傭人給他的啓示上重新出發了,他終於找到了出發點。以前都在浮面上,而現在終於找到了根。 

這或許可以比較明白解釋為何電影中,聖者會說出那句: 「根本很重要。」

傑普 已走到死胡同,只能徒然地緬懷過去對生命仍有想望的悸動。
而聖人一番話,就像女傭人的一番話一樣,是複雜問題簡單的解答。

 

後記於2022/04/12:由於任何特定星光界中的時間,取決於創造與維持該星光界之存在體們所抱持的信念。所以星光時間與空間聯繫緊密。在物質界,空間被封存在時間裡,物質界中的時間前進不息;但在星光界,時間由空間所決定,並被封存在空間之中。—《核心光療癒》

我坐在那裏時,的確感受到了競技場的生生世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